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SAPPHIRE全新推出RX5500系列產品 : NITRO+RX5500 XT 特別版和PULSE RX5500 XT 搭配新版 TriXX 軟體 將效能最大化,展現優異的遊戲效能和卓越的功率
今年10月發佈的AMD Radeon™ RX 5500 XT GPU,一直受到玩家們的熱烈期待,SAPPHIRE於今日推出 NITRO+ 特別版和 PULSE 版本的RX5500 XT系列產品,強勁的效能再搭配SAPPHIRE最強大 TriXX 超頻軟體工具,可以在 1920x1080 至 1728x972 的解析度下為流行的遊戲提供 15% 的效能提升。 NITRO+ 特別版和 PULSE Radeon™ RX 5500 XT 同樣採用全新 AMD RDNA 遊戲架構和 7nm 工藝製程,擁有1408個 串流處理器、高達 1845 MHz 的增強時脈(Boost Clock)和 1737 MHz 的遊戲時脈(Game Clock),可以在高達 60 FPS 下為精選的遊戲提供超高保真度 AAA 遊戲。SAPPHIRE Radeon™ RX 5500 XT 系列配備 8GB GDDR6 高速記憶體和 PCI Express® 支援,可以實現當前最高的遊戲效能、傑出的功率效率和卓越的價值。 NITRO+ 特別版和 PULSE Radeon™ RX 5500 XT 顯示卡著重於遊戲玩家的需求,配備一系列令玩家激賞的設計,採用AMD全新RDNA 遊戲架構提供支援的頂級遊戲體驗,將提供令人歎為觀止的時脈速度、近乎無聲的散熱功能和耐用的設計。 NITRO+ Radeon™ RX 5500 XT 8GB 特別版 顯示卡為 PC 遊戲玩家提供最高的 1080p 遊戲體驗。 它配備 SAPPHIRE 最著名的高階優質元件,包括高效的 95mm 風扇、黑鑽電感和剛硬的背板設計, 可以增強每個遊戲玩家夢寐以求的高效能和穩定性。 其他令人興奮的功能包括輕鬆更換的 Quick Connect 快拆風扇設計,連同智慧型風扇控制和 Dual-X 風扇散熱技術,能夠在低噪音和高可靠性的情況下散熱。超然吸睛的 ARGB 光效和 ARGB炫光風扇外觀設計,為您的遊戲裝備新增了典雅亮麗的色彩,並且可以透過TriXX 軟體設計專屬於你的定製燈效。 PULSE Radeon™ RX 5500 XT 共有 8GB 和 4GB 兩種版本,都以每個遊戲玩家所需的價格提供卓越的效能。 利用快速 GDDR6 記憶體和重新定義的顯示引擎,PULSE Radeon™ RX 5500 XT 的設計為 1080p 遊戲玩家開啟了 PC 遊戲的新紀元。 由 AMD 的 RDNA 架構支援,配備經過精細優化的 Dual-X 散熱技術,使 GPU、記憶體和 VRM 元件保持冷卻、低噪音的優勢。全鋁背板可提供堅固性,以避免彎曲和卡塵的狀況發生。它還能提高散熱能力,有助於顯示卡散熱。Quick Connect 風扇、雙 Bios 支援和雙滾珠軸承風扇等關鍵,讓您的 GPU 順暢運行並和穩定提供高效能。 使用 SAPPHIRE Radeon™ RX5500 XT 顯示卡,遊戲玩家可以在兩種 BIOS 模式切換,可採用「高效能」設定(Primary Setting)或將游戲時脈降到1717 MHz 的「安靜」設定(Secondary Setting)。 NITRO+ Radeon™ RX 5500 XT 特別版 顯示卡還配備第三個 TriXX 軟體 BIOS 切換,如果機殼已經蓋上,也可以使用 TriXX 軟體方便地切換「Primary Setting 」或是「Secondary Setting」。 業界頗受好評的 SAPPHIRE Dual-X 散熱解決方案針對 SAPPHIRE Radeon™ RX 5500 XT 系列經過精細優化地調校,由兩個精密設計的寧靜雙滾珠軸承風扇和最先進的散熱器設計支援,使 SAPPHIRE 能夠擁有更佳的散熱功能和更寧靜的操作以實現更高的效能。SAPPHIRE 95mm 葉片的簡約外形設計旨在將遊戲溫度保持在 75°C 以下,並且寧靜度高達 10 dBA,這意味著更高的氣流和更高的散熱片覆蓋範圍,使噪音量更低。 智慧型風扇控制(Intelligent Fan Control) 可控制風扇速度,使 GPU、記憶體、PWM IC 和其他元件的溫度降到最低,從而平衡效能和風扇噪音。 SAPPHIRE Radeon™ RX 5500 XT 顯示卡都為尋求愜意遊戲體驗的遊戲玩家提供強大的支援。其中包括風扇快拆設計(Quick Connect),意味著它們使用單螺絲固定的方式,可以輕鬆地拆卸、清潔和更換。 SAPPHIRE TriXX 有全面更新和簡單使用的介面。啓動TriXX Boost,可為當前的硬體獲得更高的遊戲效能,遊戲玩家可以選擇較低的解析度來執行遊戲,而傳統上,可用的解析度選項固定為一小組選項。利用 TriXX Boost,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行調整建立其他自訂解析度,從而對品質與效能之間的權衡進行更精細的控制。 TriXX Boost 透過整合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IS),降低解析度但銳利化最終輸出影像,使遊戲玩家能夠以更高的 FPS 執行遊戲。這款功能強大的工具除了易於使用外,還可在將解析度從 1920x1080 調整到 1728x972 時,將 3D Mark 的效能提升高達 12% ,當前最夯的流行遊戲則可效能提升大約 15% ;或者在將遊戲解析度從 2560x1440 調整到 2304x1296 時,可將 3D Mark 的效能提升高達 14%,遊戲的效能則接近 15%的提升。 所有的 SAPPHIRE Radeon™ RX 5500 系列顯示卡都配備大量現代技術和耐用的元件,可確保長期和穩定的使用壽命。SAPPHIRE DNA, SAPPHIRE COOLTECH 和 SAPPHIRE PLUS 功能集確保了可能的最佳遊戲效能。它們包含了所有額外的特點,使我們的 SAPPHIRE 主機板具有如此特殊和獨特的卓越散熱技術,能夠在高幀率下保持較低的溫度,以及可透過品質、堅固性和可靠性來延長我們產品壽命的優質元件。 長壽命電容和保險絲保護(Fuse Protection)可以提供穩定、可靠和穩定的效能。在散熱方面,每張顯示卡都採用了可靠完整的 VRM 散熱設計,背板上有一個高性能導熱膏(Thermal Pad),可以有效率地將熱能平均分散在背板上。 NITRO+ 特別版和 PULSE Radeon™ RX 5500 系列顯示卡整合了一個獨立的記憶體散熱模組,可透過專門設計的及其獨立散熱的特性,以平衡並冷卻記憶體溫度。 此外,SAPPHIRE Radeon™ RX 5500 XT 系列顯示卡還配備堅固時尚的鋁制背板。全鋁背板可避免顯卡體彎曲及卡塵的風險。並加快導熱來協助背板零組件快速地降溫。Nitro+ RX5500XT特別版更支援ARGB炫彩燈光,與ARGB風扇共同創造出最美的炫麗燈效。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版採用重新設計的遊戲應用程式,讓遊戲玩家隨心所欲利用強大的功能,並為遊戲玩家、創作者和發燒友提供獨特的功能集,實現了無與倫比的視覺保真度和非凡的遊戲體驗。關鍵特點包括: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IS) – 為 DirectX® 9、11、12 和 Vulkan® 遊戲中的其他後期處理效果所柔化的遊戲內視覺帶來清晰的效果。 玩經典遊戲並透過將屏幕上的影像從一個像素縮放到四個像素(或更多)來重現復古體驗,從而提供類似視覺遊戲的復古體驗。 Radeon™ Boost 透過動態降低影像解析度來實現更高的 FPS,絲毫或不會察覺到品質受到影響,在畫面上快速移動精選遊戲時也可以提高效能和流暢性。 Radeon™ Anti-Lag Radeon™ Anti-Lag7 以最大程度地縮短遊戲玩家按下按鍵或移動滑鼠,以及畫面上顯示反應之間的時間。這是針對遊戲玩家或電子競技進行的最佳化調校。可支援 DirectX® 9、11、12 和 Vulkan® 。 Radeon FreeSync™ 技術 讓您的遊戲體驗更上層樓。 使用 AMD Radeon FreeSync™1 和 FreeSync™ 2 HDR2 技術,可在超過 900 台經過認證的顯示器上體驗無比順暢、完整的遊戲。 SAPPHIRE Radeon™ RX 5500 系列顯示卡: • NITRO + Radeon™ RX 5500 XT 8GB 特別版: https://www.pcstore.com.tw/sapphiretech/M63575896.htm • PULSE Radeon™ RX 5500 XT 4GB: https://www.pcstore.com.tw/sapphiretech/M63553847.htm • 活動期間為2019/12/12-2020/01/27 凡購買SAPPHIRE RX5500系列產品即可獲得魔物獵人世界(Monster Hunter World) 大師版: ICEBORNE遊戲以及XBOX GAME PASS 會員3個月, 可暢玩100+遊戲
-
ROG Strix/ASUS Dual Radeon RX 5500 XT系列顯示卡 強勢登場!即日起至2020年1月12日止,購買指定顯示卡,限量登錄贈送「ROG不銹鋼吸管組」乙套
為提供玩家更多元的顯示卡選擇,華碩宣布Radeon RX 5500 XT系列顯示卡即日在台上市,分別為ROG Strix Radeon RX 5500 XT與ASUS Dual Radeon RX 5500 XT EVO,其具備最新的AMD 7奈米RDNA架構,並採全自動製程打造的電路板、絕佳的電源設計與優異散熱裝置,賦予風馳電擎的強大繪圖能力,不僅能滿足1080P高解析度的繪圖效能需求,更可穩定超頻至1,845MHz,讓玩家盡情享受超頻的飆速快感,暢玩目眩神馳的遊戲世界。即日起至2020年1月12日止,購買ROG Strix/ASUS Dual EVO Radeon RX 5500 XT顯示卡,於官網登錄即限量贈送「ROG不銹鋼吸管組」乙套。 嶄新的ROG Strix Radeon RX 5500 XT顯示卡是玩家暢玩1080P高畫質遊戲不可或缺的關鍵配備,採用最新的AMD 7奈米RDNA架構,其電路板皆以全自動製程技術精密焊接,並搭配能應付滿載大量電流功率的超合金電源技術II,為玩家提供超凡卓越的高強度運算,讓強大的繪圖效能再次巨幅躍進,完美呈現細緻入微、栩栩如生的圖像與遊戲畫面;此外,其配備二顆通過IP5X防塵認證的軸向式風扇,創造更勝以往的散熱效能與穩定性。ROG Strix Radeon RX 5500 XT顯示卡兼備極致效能與絕佳散熱,為玩家打造絕對優勢、奪得致勝先機,即刻享受身歷其境的極致遊戲體驗。 ASUS Dual Radeon RX 5500 XT EVO散熱、效能 全面提升 ASUS Dual Radeon RX 5500 XT EVO顯示卡蘊含強大的散熱技術,其配備兩顆通過IP5X防塵認證的軸向式風扇,不僅能大幅提升氣流量、強化散熱效能,更能有效防止灰塵進入風扇與排除懸浮微粒,確保長期使用仍能展現穩定效能,並採用獨家全自動製程技術技術製造與強化背板,能提供全方位的可靠度與耐用性,即使在超頻情況下,也能保持穩定運作。此外,其通過長達144小時的嚴格效能與壓力測試,以及一系列的3DMark基準測試,即使在極限條件下,發揮無懈可擊的極致性能。ASUS Dual Radeon RX 5500 XT EVO顯示卡兼具極致效能與優異散熱裝置,是玩家升級電競配備首選。
-
簡約與效能的完美體現、ASUS Dual RX 5500 XT O8G EVO開箱實測
AMD的Lucky 7成員終於再添一名戰將,鎖定對手的GTX 1660等級、採用7nm製程工藝,接續先前推出的RX 5700系列之後,命名型號Radeon RX 5700 XT正式登場了,這款準備用來替換掉現有RX 570/580/590的中階版本除了是基於新一代的Navi 14架構外,也與先一步曝光的OEM版本RX 5500擁有同樣的核心配置(22個RDNA),規格面則是具備了1408個流處理器、88個TMU(紋理映射單元)、32個ROP(光柵化處理單元)與128-bit的GDDR6記憶體、130W耗電、PCIe 4.0等,零售市場上也將會有4GB與8GB兩種版本銷售。 有關Radeon RX 5700 XT的更多官方訊息解析可參閱站上的另一篇文章(),這裡小編跟大家開箱的是ASUS的DUAL EVO RX 5500 XT這一張,也是ASUS在RX 5500 XT系列當中先出爐的一款,緊接在後的ROG Strix版本也會露面,有興趣入手ROG系列的朋友可以稍微耐心等一下! 以往小編拿到的顯示卡版本通常在第一波開箱評測都會是系列中比較高階的版本(就是ROG啦),這次反倒是Dual EVO的版本先登場了(笑);這片Dual系列的RX 5500 XT同樣承襲了一貫的系列風格,強調的是簡約風格與效能的完美結合,從彩盒外包裝上就可以看到這片版本的外觀,採用雙風扇設計的特點其實與系列中的大哥RX 5700差不多,軸向式風扇與DirectCU II直觸式銅導管搭配下,讓散熱的效果達到最佳化,算是對想要不那麼華麗風格(低光害)的玩家適合入手的版本。 那就來開箱吧! 除了外觀輪著看了一遍之外,也來檢視一下這款版本的核心狀態,卸下背面的幾顆固定螺絲就可以把整片顯示卡脫光光嚕! 整片PCB除了採黑色系風格外,在配置上可以看到中間的Radeon RX 5500 XT核心,7nm製程、TSMC(有Made In Taiwan),旁邊配置的4顆Micron GDDR6記憶體與尾端的供電模組區上方還加了一整片輔助散熱的黑色鋁擠材質散熱片,VRM採行了5+3相設計,可以看到用的是訂製的SAP II電感元件,DirectCU II直觸式熱導管與散熱鰭片組成的散熱片組搭配上方的軸向式雙風扇,也讓整體的散熱效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作為AMD AAA中階定位的成員之一,玩家更關心的應該是在效能上的表現能否更優異,這部分就來透過實測驗證吧!跟著RX 5500 XT的推出,官方也同步更新了驅動版本至Adrenalin Edition 19.12.2,上機前先來看一下官方的規格定義吧! 順便列一下此次的測試平台列表做為參考: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3.8GHz/4.6GHz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BIOS:0803 (08/01/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 (8GB×2) SSD:Teamgroup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1TB 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v19.12.2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上機後的一開始就先來檢視一下最新版的GPU-Z偵測訊息,另外也秀一下Dual版本的RGB燈效,蠻低調的,對於不想要超級Bling Bling的朋友很適合!下面就來瞧瞧這片版本的各項實測表現吧! 大家熟悉的3DMark實測方面採用了Fire Strike的三種模式與Time SPY的兩種模式,實測成績按排序也分別有12012/6210/3411、5077/2281得分,作為準備替代原先RX 500系列家族入主中階領域的先發,對上GTX 16系列是免不了的,這樣的成績表現對照之前站上測試過的幾款版本來說,整體表現比搭配上9900K平台的GTX 1650 Super要強上許多,如果價位可以更貼近一點的話,那對於才剛發布沒多久的GTX 1650 Super會是壓制性的打擊,若是隊上更高一階的GTX 1660 6GB的話,也具備能比肩的實力,價位上也比GTX 1660 6GB要來的吃香些。 VRMark的實測上,對比GTX 1650 Super則是略勝一籌,對於一般的VR遊戲應該都沒有問題,Orange Room的表現也有7231 Super的評分。 這款遊戲算是比較倚賴GPU的效能,不過實測下可以看到標準的1920x1080解析度下可以獲得平均42 FPS的成績、2560x1440解析度下則是有平均36 FPS的實力,對於大多數的玩家來說應該都還夠用。 RX 5500 XT在這款遊戲下的表現就顯得比較游刃有餘了些,即便是3840x2160的4K解析度下也都有達到平均30 FPS的成績,更不用說在標準的Full HD模式可以有平均75 FPS與2K模式下的平均53 FPS好表現了。 這裡的實測表現倒是與前面的Assassin Creed Odyssey「刺客教條:奧德賽」成績狀況類似,Full HD與2560x1440解析度的表現都還不錯。 這邊一樣是前兩種解析度下還不錯,總和評分都還有「B」,平均56 FPS與45 FPS的表現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應該都還OK,4K解析度下則仍有24 FPS的均值,以RX 5500 XT的定位來看,都算相當不錯的了。 全境封鎖2的部分同樣是前兩種解析度下的表現都還算不錯,中階定位的RX 5500 XT以目前常用的解析度來看都算是表現蠻優秀的了。 換到大場景設計的全軍破敵:三國,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標準的1920x1080解析度下,不論是戰鬥場景或是戰爭地圖場景,都僅維持在30多 FPS的區間帶,拉高解析度至2560x1440時還能勉強維持在20多 FPS的區間,整體來看,非高解析度下的表現都還是OK的,即使是在大場景的Loading下,RX 5500 XT還能保有一定水準的演出。 跑了一堆測試之後,大家應該也會關心一下這片版本的溫度表現如何?透過FurMark來燒機就知道散熱性好不好了;在FurMark的截圖中可以看到最高有達到77度C(小編有把圖放大,這個溫度是小編測了一整天連續運作下的狀況),透過Bench來看則是在69度C,只有雙風扇的搭配下,還能壓制溫度在這個階段應該歸功於獨家的軸向式風扇與直觸式銅導管的加持,稍稍微擺脫一點AMD顯示卡暖爐的封號(哈)。 另外特別提一下,即便在全速下的狀態,運作時的噪音還蠻低的,不喜歡高噪音的玩家倒是多了一項選擇。 這款Dual版本的頻率在前面的偵測可以看到是1607Mhz,如果想要小超一下的話可以透過ASUS專屬的GPU Tweak II來達成,除了可以透過簡易模式來一鍵超頻外,想要自行設定更多選項也可以透過進階模式來做DIY的樂趣,OC Mode、Gaming Mode或是Slient Mode都可以自行操作,按實際需求來做調整,懶人模式就是按一鍵優化就搞定了。 看過了前面的開箱、介紹與實測之後,應該對這片Dual版本的RX 5500 XT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雖然小編比較偏好ROG系列,但也不的不說這款Dual版本的確蠻入眼的,除了在效能上的表現可以比對手的GTX 1650 Super要更優一些,也比再高一階的GTX 1660毫不遜色,具備更高的8GB GDDR6記憶體對於玩家在對應一些遊戲大作上面也有加分的效果,即便在標準解析度下的表現有一定水準,就算解析度再向上調升至2560x1440的情況下也都仍舊能夠負荷,這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的2K螢幕被玩家所接受與採用之後,會更明顯的體現在一些入門版的顯示卡上,而這一點在RX 5500 XT上面或許還能夠游刃有餘的對應OK。 至於價位上,目前建議售價落在7,000元左右,比GTX 1650 Super略高一些些但卻更適配高一階解析度的使用度,或許在取代現有的RX 580/590之後,直接入手RX 5500 XT是個較為合適的選擇,以這片Dual RX 5500 XT OC 8GB EVO的版本來說,整體的效能表現以及其他的設計上都融入了ASUS在產品上的堅持,對於想升級但不想花太多預算的玩家可以納入考慮入手的對象之一。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7,090元
-
AMD 7nm中階Radeon RX 5500 XT出爐!搭配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實測!絕佳FHD遊戲顯示卡!
自AMD於7/7正式推出7nm的CPU平台,以及7nm的Radeon RX 5700與Radeon RX 5700 XT之後,其顯示卡以全新RDNA架構設計,且是PCIe 4.0規格,使其搭配AMD自家第三代Radeon家族處理器與X570主機板平台時,能發揮出相乘的效能水準,獲得不少玩家青睞! 然在中階產品方面,AMD遲遲未能推出與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產品。直到10/7時,AMD優先發表了中階的Radeon RX 5500,但這款顯示卡主打OEM市場,而隨後的5500M則是打筆電市場,一般零售通路並無法買到!而當AMD決定在12/10推出全新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時,再隔2天,也就是12/12這種雙12購物季時,正式推出Radeon RX 5500 XT,投入中/低階顯示卡市場的新戰場。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RX 5500 XT,主要瞄準NVIDIA的GeForce GTX 1650 Super與1660 Super的市場,相較於1650 Super僅提供4GB GDDR6、1660 Super提供6GB GDDR6,AMD的5500 XT提供了4GB與8GB GDDR6的版本,讓玩家能有更多選擇。 至於出來了!這些產品大概預計2020年第一季上市。 ▽表 NVIDIA GeForce GTX 16 系列與AMD Radeon RX 5000系列 為提升效能,這次Radeon RX 5500 XT其實架構跟不久前推出的5500 (OEM)相差不多,差別只在於5500只有4GB的版本,而5500 XT則有4GB和8GB的版本,在時脈上也快一點點,因此整體效能表現會比5500快一些些。或者可以說,5500 XT 4GB其實就是5500 4GB的效能微幅提升版本。 然而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雖說5500家族都是採用PCIe 4.0規格設計,但由於僅用到8條PCIe通道。筆者透過3DMark實測PCIe頻寬,測得PCIe 4.0 x8大約跟PCIe 3.0 x16接近,大約是14.3 GB/s左右,大約是其老大哥5700家族(PCIe 4.0 x16)有25.5GB/s成績的一半。因此若您拿這張卡插到只有支援到PCIe 3.0的主機板上(例如Intel平台,或是搭配只支援PCIe 3.0的AMD CPU),那就會再降到PCIe 3.0 x8的頻寬,使其記憶體傳輸效能再砍半(約7GB/s)。也許是AMD認為這樣的頻寬足以勝任各種1080p遊戲的需求,因此在產品規劃時,才會如此設定。 ▽表 NVIDIA GeForce GTX 16 系列與AMD Radeon RX 5000系列規格細節 以下先來介紹這次AMD Radeon RX 5500 XT的特色吧! 看完AMD官方簡報介紹之後,接下來我們以技嘉推出的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型號GV-R55XTGAMING OC-8GD)版本為主,來介紹這張卡外型、功能,後面再進行效能測試。 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採用AMD Radeon RX 5500 XT 繪圖晶片,採用8GB GDDR6記憶體,支援PCIe 4.0平台,在外型上採用跟其老大哥RX 5700 XT相同外型設計,黑色造型,搭配上方的GIGABYTE的RGB燈效,以及正面的風之力(WinForce)三風扇散熱設計,其獨特刀鋒扇葉採用正逆轉的方式,不僅可抗擾流,亦可透過順向加壓風流,來獲取更好散熱效率。 因是OC版本,此卡的GPU時脈設定為1685/1845MHz,比官方1685/1717MHz快了不少,記憶體時脈則維持1750MHz,因此在效能上會比一般正規版還快一些些。在卡的背後採用強化背板,以強化整體結構,防止PCB板彎或零件撞落,拿取時也比較不會碰觸到金屬元件,以保護到顯示卡。 採用雙PCI插槽設計,顯示卡上方需要額外連接一組8-pin的PCIe電源,在輸出埠方面則提供3組DisplayPort 1.4埠與1組HDMI 2.0b埠,建議系統電源供應器為450W,以提供顯示卡與電台電腦所需要的充足電力。 至於軟體方面,GIGABYTE提供GPUTweakII超頻軟體,讓玩家可以一鍵超頻或是手動超頻,來榨出更多顯示卡的效能。另外也提供RGB Fusion 2.0燈效軟體,可用來與其他AORUS設備進行同步燈光效果。 接下來就來看看,這次Radeon RX 5500 XT 8GB實測效能如何?我們拿了其老大哥RX 5700與RX 5700 XT,還有NVIDIA的RTX 2060 6GB以下的GTX 16系列顯示卡做對比!另也把上一代GTX 1060 6GB拿來比較。為比較出各自的效能,在平台選擇上,我們以NVIDIA顯示卡搭配Intel平台為主,而AMD則以自家3A (CPU+GPU+Chipset)平台為主,以發揮出各自平台的優勢。以下是我們的測試配備。 處理器: (1) Intel Core i9-9900K @ 3.6 GHz/5.0GHz (Turbo) (2) AMD Ryzen 9 3900X @ 3.8 GHz/4.6GHz (Turbo) 主機板: (1) I+N平台: ASRock Z390 Steel Legend (2) A+A平台: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BIOS: (1) P1.20 (08/05/2019) (2) 0803 (08/01/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 (8GB×2) 顯示卡: NVIDIA代表: (1)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GDDR6 (2)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Ti 6GB GDDR6 (3)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B GDDR6 (4)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AMP Edition 6GB GDDR5 (5)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50 OC Edition 4GB GDDR5 (6)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 GDDR5 AMD代表: (1) AMD Radeon RX 5700 XT 8GB GDDR6 (2) AMD Radeon RX 5700 8GB GDDR6 (3) GIGABYTE 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B GDDR6 (本次主角) SSD: (1)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2) Teamgroup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1TB (系統) 驅動程式: (1)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v441.21 (2)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v19.12.2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在測試軟體部分,PCDIY!採用傳統的3DMark、VRMark來測試顯示卡的跑分成績,另外搭配DX11的遊戲包含: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Far Cry New Dawn (極地戰嚎:破曉)、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全軍破敵:三國),以及DX12的遊戲包含: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 (湯姆克蘭西:火線獵殺:絕境)、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等遊戲,來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設定在1920x1080 (Full HD)、2560x1440 (2K)、3840x2160 (4K、Ultra HD)等解析度,並在遊戲裡面設定到最高(Maximum)畫質。 以下就是這次的測試結果。 ●3D/VR應用程式: ●DX11遊戲: ●DX12遊戲: ●GPU溫度: 由於一家公司要同時兼顧CPU與GPU產品線,在資源有限之下,AMD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優先以7nm的Ryzen 3000系列CPU以及7nm的Radeon XT 5700系列GPU,帶領玩家進入PCIe 4.0平台的高效能市場,率先打了漂亮的一仗!隨後AMD先在CPU產品線陸續推出7nm的EPYC伺服器處理器,以及最近剛推出的7nm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HEDT處理器,先求站穩CPU市場,以準備大量搶佔牙膏廠的市占率! 至於GPU方面,雖說AMD的Radeon RX 5700系列暫時穩住了中高階市場,但其實最大的市場還是在中低階產品上,在NVIDIA推出GeForce GTX 16系列的產品線之後,其於10月開始陸續更新其GTX 16至Super系列,讓還在使用GTX 700/900的玩家們趕快升級!這時候AMD其實也在規劃其中/中低階的GPU產品,其先選擇推出Radeon RX 5500系列,先推出OEM版與筆電專用版本,接著選擇12月12日推出Radeon RX 5500 XT,來與GeForce GTX 1650 Super對比。至於Radeon RX 5600與5600 XT則留到2020年再來視市場狀況來推出(時間點很可能是CES 2020)!讓Radeon RX 5000的產品線,逐漸圓滿! 也許採用PCIe 4.0 x8架構設計,有利於AMD平台,但其實把5500 XT顯示卡插在Intel平台或是只支援到PCIe 3.0的平台以PCIe 3.0 x8來運作,效能並不會有所下降,因此玩家不需要擔心。會這樣的規劃可能是AMD看準在1080p的遊戲下,這樣的規格其實就夠用了,因此優先推出5500 XT來應戰。 當然,透過上述測試的結果來看,Radeon RX 5500 XT由於還是採用128-bit記憶體架構,相較於GTX 1650 Super與1660 Super的192-bit來看,還是有些規格上的落後。雖說有提供4GB以及優於對手的8GB的版本,但其實以今日的3A級遊戲來說,建議玩家還是直接選擇8GB的版本比較好,從目前各家AIB廠商都先推8GB來看,就可以知道端倪! 最後就是價格方面,Radeon RX 5500 XT 8GB,由於價格落在GeForce GTX 1650 Super 4GB與GTX 1660 Super 6GB之間,因此玩家若想要買1650 Super的話,建議直接捏到RX 5500 XT比較划算。若對效能很計較的話,1660 Super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不過若您真的有那樣的預算,也許再等一下,等AMD推出Radeon RX 5600與5600 XT時,再來考慮也不遲!您說是嗎? 整體而言,AMD Radeon RX 5500 XT 8GB提供絕佳的1080p遊戲體驗,搭配AMD平台可以發揮出絕佳的表現,而技嘉的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提供更快的時脈與更多功能,值得入門玩家考慮進場選購。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7,990元 (8GB)
-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全新功能實測!一體式介面整合直播、超頻、抗延遲、手機遠端串流等新功能,賦予玩家絕佳遊戲體驗!
AMD於2019/12/10正式釋出最新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版本,這次的版本有全新的視覺與UI(使用者介面)設計,採用一鍵式安裝,讓使用者輕鬆安裝,以讓顯示卡的功能與效能瞬間爆發。 相較於先前推出的2019年版本驅動軟體相比,這次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以下簡稱RSA 2020)在視覺上更加鮮明,其採用一體式介面設計,讓這次RSA 2020看起來更加大器!這次把新功能與先前已有並強化的功能全部整合,包含:遊戲直播(ReLive)、自動或手動超頻調校(Performance Tuning)、效能監控(Metrics)、升級顧問(Upgrade Advisor)、省電功能(Radeon Chill)、快速移動爆發效能(Radeon Boost)、抗延遲(Radeon Anti-Lag)、影像銳化(Radeon Image Sharpening)、點陣像素畫面強化(Integer Display Scaling)、機器學習級之媒體畫質濾鏡(DirectML Media Filters)…等各式功能。當然這次也包含更進化的手機/平板遠端串流功能(AMD Link),不僅可以在LAN/WLAN上串流,更可以直接透過行動網路(如4G)來串流,讓您在外也能走到哪、玩到哪,我家也可以是個Stadia! AMD除在CPU、GPU硬體持續推出更令人期待的產品之外,在軟體上也花了不少工夫。以GPU產品來說,其驅動程式與控制介面,最早是叫做CCC (Catalyst Control Center),功能比較簡單,直到2016年後就更名為Radeon Software,接著陸續推出Crimson Edition、Crimson ReLive Edition,到2018年再推出Adrenalin版,2019年則推出Adrenalin 2019年版。每次新版推出時,不僅在效能有所提升,也提供更多新的強大功能,讓玩家們可以搭配自己的Radeon家族顯示卡,來玩到更流暢的遊戲,同時也能發揮更多用途! 時序進入2020年,Radeon Software也提供不少重大更新!這次的版本叫做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版,研發團隊下了不少工夫,來強化驅動程式穩定度,同時提升效能。在使用者介面與功能上,也等於幾乎是砍掉重練,全部重新設計,採用一體式介面,將所有與遊戲相關的功能與設定,全部納入。只要安裝好之後,即可透過 Alt-R 來呼喚出 RSA 2020的主畫面(全螢幕UI),或是透過 Alt-Z 來呼喚出迷你版控制畫面(顯示在左側或右側),讓玩家免「跳窗」(跳回視窗),即可進行各種軟體功能或硬體調校。甚至其內建瀏覽器讓玩家直接看YouTube攻略,以幫助玩家順利過關! 以下就直接透過簡報,來說明這次RSA 2020的重點功能與特色,以及文後的實測說明。 以下就直接透過簡報,來說明這次RSA 2020的重點功能與特色,以及文後的實測說明。 AMD最新版本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RSA 2020)這次更猛,提供新視覺與新功能,當然要親自體驗一番,才能體驗其功能有多強勁!以下就透過實際畫面來說明這次的提升部分。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在使用介面上看起來很像整個砍掉重練,重新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打造新的視覺介面,並整合各式遊戲必備的工具,不管是截圖錄影、畫質調整、效能調校、自動超頻、硬體狀態即時檢視、線上直播、遠端遊戲串流…等等,都提供讓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整體而言,若您是A粉,絕對值得您趕緊下載來體驗。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版,已經在2019/12/10正式上架。玩家們趕快去下載來用用看吧!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下載處:
-
甜蜜點顯示卡代表作、ASUS ROG Strix GTX 1650 Super O4G Gaming開箱實測
NVIDIA在GTX 16系列中陸續的擴大戰線,除了原先的GTX 1660系列一共開出了1660、1660 Ti之外,也多加入了1660 Super這款版本;終於次一階的GTX 1650系列也在近日迎來了第二款1650 Super,先前在NDA解禁的同時,站上就先曝光了一家顯卡廠商的版本囉,這次則是御三家的龍頭ASUS推出的GTX 1650 Super,基本上承襲了GTX 16系列的風格,就讓小編與大家一起來開箱看個究竟吧! 從外包裝的設計上不難看出整體的風格與GTX 1660系列蠻雷同的,事實上整體的風格是延續原有GTX 1660與1650的幾個版本,這次入手的是ROG Strix Gaming系列中的GTX 1650 Super OC 4GB,外觀上除了採用了雙風扇設計外,背面也加上了鋁質強化背板,搭配上DirectCU II熱管直觸散熱(冰霜酷銅散熱技術)與軸向式風扇設計,散熱效果更加突出。 從型號上面ROG-STRIX-GTX1650S-O4G-GAMING可以看到具備有超頻模式設計,除了採用的是最新的Turing架構外,搭配了新一代的GDDR6記憶體也是一大特色,更不用說這款GTX 1650 Super核心為與GTX 1660系列相同的TU116 GPU,配上Boost Clock 1,815 MHz(超頻模式)/1,785 MHz(電競模式),提供玩家更優異的FPS表現。 除了在硬體上的配置之外,當然玩家更重視的是這款GTX 1650 Super的效能表現,即便是掛上了ROG Strix系列的加持,也是要實際試試跑分測試與遊戲的FPS表現才行;底下也提供了這次的測試平台列台作為參考,基本上同樣透過常見的3DMark與幾款遊戲大作來檢視一下實際效能,另外也透過Furmark來燒機一下,看看在搭配上優異散熱器的同時,能否有更佳的散熱表現呢!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3.6 GHz/5.0GHz (Turbo) 主機板:ASRock Z390 Steel Legend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8GB×2)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驅動程式:ForceWare v441.20 WHQL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從GPU-Z的偵測中可以看到可以辨識出正確的顯卡版本了,這邊也可以看到的確是TU116的核心架構,不過這款ROG Strix GTX 1650 Super O4G Gaming可是擁有標準1785MHz(預設電競Boost)、OC模式為1815MHz(超頻Boost)的核心實力,在效能上可不能小看喔! 下面的貼圖就是在各測試下的實際截圖,除了在3DMark上面的Fire Strike與Time SPY系列測試外,也透過VRMark來檢視一下VR方面的表現,實際上從3DMark與VRMark的實測情況來看,標準模式下的成績都還算不錯,Fire Strike可以測得有11657得分、Time SPY有5329得分,都算表現不錯,至於VRMark方面,在Orange Room的表現也有7454、Super的成績,都比一般的標準版GTX 1650 Super的表現還要更優些。 接著小編也將幾款遊戲的測試截圖一併附上,透過這些遊戲其實不難發現,基本上在1920x1080與2560x1440的解析度下,這片ROG Strix GTX 1650 Super O4G Gaming的表現都算是相當不錯的,以搭載4GB GDDR6的運作下可以有這樣的成績的確已經勝過原有的GTX 1650以及前代GTX 1050許多,假使玩家非採用4K螢幕的話,那入手這片版本倒是十分合適,畢竟在價位上也是比較超值的,總和來看遊戲上面的實測表現評價,都可以透過這片1650 Super來達成玩家順暢遊戲的目的。 (**下方截圖由上往下皆為3840x2160、2560x1440、1920x1080三種解析度模式) 最後面也附上了這片版本的溫度實測截圖,小編長時間使用與測試下的溫度大概都維持在58度C左右(最高為59度C),算是還不錯的表現,擔心會變成暖爐的朋友應該可以比較放心了!(笑) 針對NVIDIA新推出的GTX 1650 Super,ASUS也同時對應了多款版本,ROG Strix系列則是以搭載直觸式熱管DirectCU II冰霜酷銅散熱技術與高階顯卡同級的軸向式風扇作為系列特色,當然,還包括了Auto-Extreme全自動製程技術與獨家強化背板設計,大幅提升了極致散熱效能與高可靠耐用度,O4G超頻能力也讓整體效能再向上提升一些,整體表現不僅比小弟GTX 1650要高上一截之外,就算比上前代GTX 1050也能更高一倍以上、即便是對比上GTX 1060 3GB版本也能有勝出之姿(DX12方面的表現尤為明顯),這部分從前面的實測中就可以得知一二了。 認真說,GTX 1650 Super的推出等於在入門版中重新洗了牌,以價位與實際表現來看的確是十分超值,5,000多元左右的價格帶算是玩家入手顯示卡的甜蜜點,而且以這款版本的尺寸來說,24.3 x 13 x 4.7 cm對於玩家在安裝使用上應該都會蠻好調配的,兼具散熱與效能雙重優勢下,想入手的朋友可以下單囉!畢竟這可是有信仰的敗家之眼加持喔~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
《雷神之鎚 II》RTX 畫質再升級;NVIDIA另推出《Halo: Reach》專屬 Game Ready 驅動程式!
NVIDIA 今天發佈《雷神之鎚 II》RTX v1.2版,將這款 1997 年推出的經典遊戲導入光線追蹤技術進行復刻,讓遊戲繪圖畫面看起來更為真實。NVIDIA 也針對《Halo: Reach》發表專屬的 Game Ready 驅動程式,這款驅動程式也能在 OpenGL 與 Vulkan 版本的遊戲中新增對 Image Sharpening 技術支援。 NVIDIA LightSpeed Studios 推出的最新《雷神之鎚 II》RTX v1.2版,導入多款元素讓這款原本就已經夠吸引人的遊戲畫面又變得更加令人驚艷。 超過四百款紋理的更新,讓遊戲整體畫質變得更亮眼。 水下耶穌光渲染效果,加上反射與折射中的耶穌光,呈現出更美麗的水影畫面,提高四周環境細節的真實感和照明效果。 在安全監視器與其它顯示器上顯示即時光線追蹤繪圖,提高場景細節和臨場感。 在特定表面上渲染出遞迴反射 (反射影像不斷在其它倒影上進行反射),創造出鏡廳效果。 提升玻璃的渲染效果,以及通過玻璃的反射、折射及耶穌光渲染效果,並同時推出一項新的設定值,讓使用者可以進一步提升玻璃渲染的畫質。 在降噪與其它渲染功能方面進行大量的調整和改進,提高各層級的畫質並大幅提升特定場景的畫質。 NVIDIA 針對 《Halo: Reach》推出的專屬新款 Game Ready 驅動程式優化玩家暢玩首款《Master Chief Collection》 PC 遊戲的體驗。新的驅動程式同樣支援上述《雷神之鎚 II》RTX 的更新內容,並且支援 OpenGL 及 Vulkan 兩款版本的 NVIDIA Control Panel Image Sharpening 技術。 NVIDIA Game Ready驅動程式的另一項重任是作為傳遞新功能給 GeForce 用戶的橋樑。這款 Game Ready 驅動程式在 OpenGL 及 Vulkan 兩個版本的遊戲中加入支援 NVIDIA 的 Control Panel Image Sharpening 功能。Image Sharpening技術能讓 GeForce 的玩家享受到更清晰銳利的遊戲畫面,且易於升級和銳化作業。有了這個新的 Game Ready 驅動程式,玩家便能在幾乎各款遊戲中享受到 Image Sharpening 功能。 《雷神之鎚 II》RTX 是全球首款全路徑追蹤的遊戲。所謂的全路徑追蹤是一種光線追蹤技術,將陰影、反射、折射等所有照明效果集中到單一光線追蹤演算法中,為 id Software 公司在 1997 年推出的全球最熱門遊戲之一《雷神之錘II》創造出嶄新樣貌。《雷神之鎚 II》RTX 為這款備受眾人喜愛的經典 PC 遊戲,加入了可以免費試玩的單人模式三個關卡。已經擁有《雷神之錘II》的玩家可以體驗完整遊戲,包括多人死鬥與多人合作模式,皆已導入完整的路徑追蹤技術。 NVIDIA Game Ready 驅動程式皆取得 Microsoft WHQL 認證,在多數大型遊戲的發行日當天或之前便已推出,經過調校後的 NVIDIA Game Ready 驅動程式肯定為您創造出最佳的遊戲效能及無瑕的遊戲體驗。
-
屢獲殊榮的 NITRO+ RX 5700 XT 升級了特別版,搭載令人驚嘆的嶄新 ARGB 風扇並將效能提升了 6%以上,Tri-X 散熱解決方案可以提供低溫、低噪音和最高的可靠性。
SAPPHIRE Technology 推出嶄新的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實現了強大遊戲繪圖效能以及超炫自製燈效的ARGB風扇 雙重快感,享受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和強大的遊戲效能,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除了原生配置ARGB炫光風扇,讓您可以自行調校出專屬於你獨一無二的風扇燈效之外,在時脈方面(Game Clock)還上調高達1965 MHz,記憶體時脈則是超頻至 14.4 Gbps。這些優勢造就了它具備比標準 RX 5700 XT 顯示卡高出 6% 以上的效能增進,並使它成為目前市場上最快的 RX 5700 XT。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同樣配備最嚴苛的 AAA 遊戲場景,具有屢獲殊榮的 Tri-X 三風扇散熱系統和一系列優質元件,可確保最高的可靠性。精雕細琢的精美設計,絕對是系統裡最耀眼的組件。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可提供最佳的 4K 身歷其境遊戲體驗。擁有2560 串流處理器以及三個時脈設定,其中包括高達 2035 MHz 的增強時脈(Boost Clock)和 1965 MHz 的遊戲時脈(Game Clock)。採用最新的 8GB GDDR6 高速記憶體,在 PCI Express 4.0 支援下,擁有14.4 Gbps 的超高有效時脈,可提供兩倍的頻寬,造就了傑出的遊戲體驗。 除了能夠透過顯示卡本體側面的開關在高效能(Primary Setting)和安靜(Secondary Setting) 來切換BIOS設定,當顯示卡已經安裝完成不方便再打開機殼時,遊戲玩家還可以使用最新的TriXX 軟體功能切換想要的BIOS設定。 除了剛提過的高效能(Primary Setting)可高達2035MHz時脈,在安靜(Secondary Setting)可降低頻率目標並提高目標溫度,實現更寧靜的操作,在此模式下, 則提供高達 1925MHz 的增強時脈(Boost Clock)和高達 1815 MHz 的遊戲時脈(Game Clock)操作。 利用其最先進的散熱器設計,Tri-X 散熱解決方案旨在成為 SAPPHIRE 最高效的冷卻系統之一。透過三個新設計的靜音雙滾珠軸承風扇進行散熱。其中兩個稍大的風扇位於兩邊,逆時針轉動,較小的風扇位於中間,順時針轉動,確保最佳的氣流。散熱鰭片上隧道孔設計有助於增加氣流的對流,可以讓 Tri-X在遊戲時保持溫度低於 75°C,以及低 13 dBA以上的靜音環境。 利用 8 + 1 + 2 相數字電源設計,使 NITRO + RX 5700 XT 特別版成功地將 AMD RDNA 遊戲架構的所有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SAPPHIRE 智慧風扇控制功能確保可控制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的風扇速度,將GPU、記憶體、PWM IC 和其他元件的溫度降到最低,從而平衡效能和風扇噪音。全新改版的Quick Connect 風扇(快拆設計)系統意味著它們使用單螺絲固定的方式,可以非常方便地拆除、清潔和更換。 Sapphire Technology的全系列顯示卡,均採用長壽命電容、保險絲保護(Fuse Protection)和穩健的 PCB 設計可提供穩定、可靠和穩定的特性。在散熱方面,每張顯示卡都採用了可靠完整的 VRM 散熱設計,背板上有一個高性能導熱膏(Thermal Pad),可以有效率地將熱能平均平散在背板上。 Nitro+ RX5700特別版同樣搭載獨立的記憶體散熱模組,可透過專門設計及其獨立散熱的特性,以平衡並冷卻記憶體溫度。 此外,NITRO+ RX 5700 XT顯示卡還配備了堅固時尚的鋁制後板並支援ARGB炫彩燈光。全鋁背板,用以避免顯卡本體彎曲以及卡塵的風險,加快導熱速度來協助板背零件快速降溫。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最吸睛的地方就在於原生配備了 SAPPHIRE ARGB 風扇,它可與上述的ARGB炫彩燈光一同運作,配置出最奪目的幻彩環境。 這款透明高效能的 ARGB 風扇配備兩個較大的 95X15mm 風扇和一個 87X13.5mm 風扇,均可提供 1680 萬色 RGB 照明,使用雙滾珠軸承來延長使用壽命,同時提供改善的氣流和降噪功能,讓您的遊戲PC也可以豔冠群芳。 此外,SAPPHIRE 意識到一些遊戲玩家更喜歡整個 PC 系統中的 LED 效果。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在顯示卡的尾部包含一個 3 針接頭 ,提供了在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和主機板之間同步 ARGB LED 的選項。遊戲玩家可以選擇讓顯示卡獨立執行 RGB LED 效果,或是將控制權交由外部控制(主機板)。 SAPPHIRE 希望遊戲玩家能夠充分利用他們的顯示卡,而 SAPPHIRE 的 TriXX 軟體是釋放其強大功能的關鍵。SAPPHIRE TriXX 有全面更新和簡單使用的介面以及許多新的和改進的功能。 包括智慧顯示卡,以確保特定 SAPPHIRE 顯示卡不支持的功能不會出現在介面上。 SAPPHIRE 希望遊戲玩家能夠充分利用顯示卡效能 ,而 SAPPHIRE全新的 TriXX 超頻軟體是釋放其強大功能的關鍵。一般來說,為了獲得更高的遊戲表現(增加FPS),遊戲玩家可以選擇以較低的解析度執行遊戲,而傳統上,可用的解析度選項固定為一小組選項。利用 TriXX Boost,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行調整建立其他自訂解析度,從而對品質與效能之間的權衡進行更精細的控制。 TriXX Boost 透過整合 Radeon™ Image Sharpening,降低解析度但銳利化最終輸出影像,使遊戲玩家能夠以更高的 FPS 執行遊戲畫面。這款功能強大的工具除了易於使用之外,還可以在將解析度從 2560x1440 調整到 2304x1296 時,將 3D Mark Fire-Strike及當前最夯的遊戲的效能,分別提升接近 19%,及 14% ;或者在將遊戲解析度從 3840x2160 調整到 3456x1944 時,有著接近 25%及 14%的提升。 擁有獨一無二的燈效設計 TriXX NITRO Glow實用程式在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中得到了顯著擴展和改進。顯示卡頂部和後板上的徽標增加了 ARGB LED 效果,以及原生搭配的ARGB風扇也可調校客製化的燈效,可實現完全自訂的外觀,快來設計專屬於你的炫麗燈效吧! 備有不同的模式可供選擇,例如彩虹模式(Rainbow),如果您不想要任何燈效,還可以選擇完全關閉 LED(Turn off)。新的音訊視覺化(Audio Visualisation)模式可以將遊戲或電影的音訊效果與顯示卡的 ARGB LED 同步,營造更多身歷其境的氛圍。 為了確保 NITRO+ RX 5700 XT 的 Tri-X 風扇以最佳品質操作,SAPPHIRE TriXX 風扇健康檢查(Fan Health Check)程式可測試風扇以確保它們正常操作。 SAPPHIRE 的 TriXX 硬體監控功能(Hardware Monitor)讓遊戲玩家可以即時監控 NITRO+ RX 5700 XT 效能的各種資料點,並協助進行超頻甚至故障排除。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配備了大量現代技術和耐用的元件,可以確保長期和穩定的使用壽命。SAPPHIRE DNA, SAPPHIRE COOLTECH 和 SAPPHIRE PLUS 功能集確保了可能的最佳遊戲效能。它們包含了所有額外的特性,使我們的 SAPPHIRE顯示卡具有如此特殊和獨特的卓越散熱技術,能夠在高幀率下保持較低的溫度,以及可透過品質、堅固性和可靠性來延長我們產品壽命的優質元件。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利用支援高速 GDDR6 記憶體的 AMD RDNA 遊戲架構,並提供 PCIe 4.0 支援。NITRO+ RX 5700 特別版提供可提升 1440p 遊戲的全新 Radeon™ 強大功能,包括: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IS) – 為 DirectX® 9、12 和 Vulkan® 遊戲中的其他後期處理效果所柔化的遊戲內視覺帶來清晰的效果。 Radeon™ Anti-Lag – 針對電子競技進行了最佳化,透過將輸入到顯示回應時間減少多達 31%提供更快速的點按反應時間,更直接的連接動作即時反應在螢幕上。 SAPPHIRE NITRO+ RX 5700 XT 特別版系列現已提供預購,
-
NVIDIA GTX16系列再來一刀、Zotac GeForce GTX1650 Super開箱與家族對比評測
隨著支援光追的遊戲陸續增加的情況下,玩家轉進新一代版本顯示卡的需求也更加提升,老黃也的確是厲害,光是一個GTX 16系列也可以砍很多刀,跟著不久前推出的GTX 1660 Super之後,GTX 1650的Super版也準備好要正式開賣了(11/22),雖然先前有很多傳聞會是GTX 1650 Ti先上場,但是從目前的規格面來看,應該就是指的這次推出的GTX 1650 Super,至於會不會再多砍一刀、生出GTX 1650 Ti呢?依照大哥GTX 1660全系列目前也一共砍了3刀的情況下,不意外的話應該還會有GTX 1650 Ti版本登場,但時間未定~ 先前有關注站上文章的朋友應該還記得上次的GTX 1660 Super開箱評測中有做了目前GTX 16系列家族的效能測試比較(可參考、有2篇喔!!),這次一樣以Zotac GTX 1650 Super作為開箱對象與對比數據的主角,就先來看看新出爐的GTX 1650 Super有哪些特色吧! 上次的GTX 1660 Super已經有列過1660幾款版本的比較,這邊就不再覆述,不過同樣都是屬於GTX 16系列的Super版本,兩款Super的差異可以透過下表得知:除了串流處理器少了一點點、CUDA核心數為1280(原本傳聞的1650 Ti數據)、GPU基礎時脈倒是與GTX 1660 Super一樣、Boost之後比1660 Super略低一些些、其他規格部分也相比1660 Super低一些些(大體約10%降低),若是再跟GTX 1660比較的話,幾乎是可以壓過一頭了,要是開賣後的市場價格更殺的話(應該會),大概直接吃掉GTX 1660市場是可預期的了。 至於GTX 1650 Super的推出對原有GTX 1050的市場影響多大?其實大家應該早就已經知道GTX 16系列推出之後對於原有GTX 1050/1060系列的衝擊,連官方都直接說GTX 1650 Super會比原有GTX 1650效能上提升一大截了,更不用說拿來當砲灰打的GTX 1050、1650 Super直接就是100%效能提升了,想選擇N家陣營的朋友,還沒換顯卡的可以準備銀子了,不然一堆遊戲都跑不動怎麼玩得下去! 廢話不多說,來開箱吧!這次為了比較數據的完整性,特別跟Zotac商借新出爐的GTX 1650 Super,就先來瞧瞧這片NVIDIA的新入門款殺手級武器有多強悍吧! 從彩盒包裝一樣承襲Zotac Gaming系列的風格外,這次入手的GTX 1650 Super是雙風扇版本,型號全名為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50 Super Twin Fan,核心架構當然是Turing,從外觀不難看到這款雙風扇版本的設計算是十分小巧,整體的卡身長度僅6.24英吋(158.5mm x 115.2mm x 35.3mm),就算是小機殼也一樣可以置入無誤,如果對照一下一樣是Zotac GTX 1650 AMP的話(同樣雙風扇版)其實外觀很類似,訊號輸出一樣提供了3組(DisplayPort 1.4、HDMI 2.0b、DVI-D),不過,在顯卡卡身方面則是GTX 1650 Super更短一點、另外還需要額外的6-Pin 12V電源加持,而且光是核心數從原本的1650具備的896一下子提升到了1280、再配上GDDR6記憶體,現在如果單純以入手GTX 1650系列來說,新出爐的GTX 1650 Super會是更好的選擇。 底下就看圖說故事的看看這片Zotac GTX 1650 Super Twin Fan的各部設計吧! 雖然這款GTX 1650 Super算是GTX 1650系列的一員,但是其實核心架構是TU116,也就是跟大哥GTX 1660系列是同款的,這部份透過卸下上頭的散熱組件就能看到底下的核心Die上編號了;Zotac這款版本的拆卸其實很簡單,卸下背面中間的4顆固定螺絲就可以把整組散熱風扇與散熱片組取下(散熱片組蠻大一片,能有效協助散熱),至於供電模組的部分則是另外有一條散熱片來協助散熱,也是透過背面的2顆固定螺絲可以取下上頭的鋁擠散熱片。 全部拆下來就可以看到GTX 1650 Super的PCB布局了,同樣採前半部供電區(左半)與後半核心/記憶體區(右半)的設計,除了大大一顆GTX 1650 Super核心外,也可以看到位於旁邊的GDDR6記憶體一共配置了4顆(Micron D9WCW)、容量達4GB,右下位置則有2顆空焊,是預留給後續的GTX 1650 Ti的嗎?(多2顆變成6GB?) Turing GPU核心的編號是TU116-250-KA-A1,等於跟GTX 1660/1660 Super的TU116-300是同款,反而與GTX 1650的TU117不同,採用的是Turing NVENC編碼器而非Volta NVENC,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與GTX 1650的價差不明顯,肯定是挑Super版入手,畢竟就規格面上來看已經算是GTX 1660系列的小閹割版了。 除了產品本身之外,效能表現當然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為了對比先前的測試數據,採用了同樣的平台來做測試,除了關於Zotac GTX 1650 Super的實測成績外,也順便地把其他的幾款版本一起做個效能比較,相信這樣會更清楚這款GTX 1650 Super的版本定位,大家就先看看單顯卡的實測成績再接著看後面的對比效能圖吧! 測試平台相關列述如下:這邊要特別說明一下,由於這一次的正式驅動版本將會同步在解禁的時間釋放出來,所以小編這次採用的是目前的441.20 WHQL版本,透過GPU-Z 2.27已經可以辨識的情況下來做測試,之後待正式版本釋放後另在其他的GTX 1650 Super顯示卡做測試比較(或是更新),基本上從這個版本就已經可以看到這款GTX 1650 Super的效能表現了。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3.6 GHz/5.0GHz (Turbo) 主機板:ASRock Z390 Steel Legend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8GB×2) 顯示卡(對比): (1)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GDDR6 (2)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Ti 6GB GDDR6 (3)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B GDDR6 (4)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AMP Edition 6GB GDDR5 (5)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50 OC Edition 4GB GDDR5 (6)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 GDDR5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驅動程式:ForceWare v441.20 WHQL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先就單顯示卡的部分來看實測的效能表現,首先在3DMark的測試部分,透過Fire Strike與Time SPY系列的幾項測試,可以看到實測的數據,標準的Fire Strike拿到11316的成績,而Time SPY也有5129的分數,對於仍使用非2K以上解析度的玩家來說,GTX 1650 Super的出現算是大幅提升了原本GTX 1650與GTX 1050/1060的效能。 場景換到VRMark其實也是差不多,在Orange Room拿到了7225的成績也獲得Super,雖然比不上高階等級的9000分水準(High-end),但是對於一般玩家的使用度上應該是OK的,Cyan Room與Blue Room也分別有拿到4776、1460的分數。 遊戲的部分就直接看截圖吧,在《刺客教條:奧德賽》地測試上可以看到,1920x1080解析度下的表現還有平均39 FPS,2K解析度就比較勉強、降到了31 FPS,4K模式下就比較弱了些,畢竟是入門等級plus,比不上大哥們的表現也是正常,對於非高解析模式下的運行其實已經可以了。 在《極地戰嚎:破曉》的測試上就稍微好一點,1920x1080與2560x1440解析度下的成績分別有平均77、55 FPS,就算拉高到3840x2160也還有26 FPS。 《湯姆克蘭西:火線獵殺:絕境》的部分,同樣是1920x1080與2560x1440模式下的表現還可以,分別有52、34 FPS,至於提升到3840x2160解析度就降低至19 FPS,看來在記憶體方面雖提升至GDDR6,但4GB容量對於比較強悍的大作來說,還是稍嫌不足了些。 比較吃資源的《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就可以看出高低階顯示卡的差異了,1920x1080模式下還能拿到平均50 FPS的成績,往上拉高至2560x1440與3840x2160解析度下就弱多了,僅有28、10 FPS的成績,高解析度下的表現仍舊還是得倚靠高階版本的RTX才行。 在《古墓奇兵:暗影》的部分倒是還可以維持住標準1920x1080與2560x1440解析度的效能表現,分別有64、41 FPS,高解析度下的表現仍是偏弱,僅19 FPS。 除了GTX 1650 Super的實測效能外,比對一下同樣是GTX 16 系列的其他版本應該可以更有助於大家了解究竟新出爐的GTX 1650 Super到底適不適合入手,同樣的,也把RTX 2060拉進來做對照,從下面的比較長條圖中,就可以看到個版本的實測數據,下面就根據各長條圖的部分來做說明吧! 從前面的數據表現上,基本上已經可以得知GTX 1650 Super在整個GTX 16系列的定位,按照NVIDIA每次推出新版本的慣例來說,這款老黃刀法新砍一刀之下,不用說,取代GTX 1650的意味相當明顯,而且從核心架構一樣採用TU116的情況下,仍舊是與大哥GTX 1660有一點差距,這部分就比較耐人尋味些,因為依照GTX 1660系列一共推出3款的情況下,GTX 1650系列的最後一刀老黃還沒出招,所以這中間段的差距是否還會有GTX 1650 Ti來補齊就還需要時間驗證,玩家在挑選顯示卡的時候,倒是可以透過上面的數據長條圖來做選擇的依據,至少透過比較圖也可以知道GTX 1650 Super在家族裡面的表現囉! 另外大家關心的價格,基本上官方報價為159美元,僅比GTX 1650貴10美元而已,但若對照前面的測試數據不難發現這10美元的C/P值還真高,目前這款Zotac GTX 1650 Super Twin Fan的報價為台幣5,690元(含稅),巧妙地位於5,000元區間價格帶,預算落在這個位階的玩家可以考慮一下,11/22正式開賣囉!
-
AMD推出全球首款7奈米製程專業級PC工作站繪圖卡,為3D設計師、建築師以及工程師打造全新效能等級
AMD(NASDAQ: AMD)發表全球首款7奈米製程專業級PC工作站繪圖卡AMD Radeon™ Pro W5700。新款繪圖卡提供全新效能等級以及先進功能,協助3D設計師、建築師以及工程師即時對設計專案進行視覺化、檢視以及互動操作,大幅提升決策流程與縮短產品開發週期。 AMD Radeon™ Pro W5700工作站繪圖卡採用高效能與高能源效率的AMD RDNA架構以及最先進的GDDR6記憶體,能處理龐大的模型與資料集,同時也是首款支援高頻寬PCIe® 4.0技術的PC工作站繪圖卡。AMD Radeon™ Pro W5700工作站繪圖卡為專業人士的最佳選擇,能協助專業人士突破傳統3D設計的效能極限,於虛擬實境(VR)環境中創造如照片般逼真的渲染成果並檢視其設計作品的虛擬原型。 AMD全球副總裁暨Radeon™繪圖技術事業群總經理Scott Herkelman表示,今日的專業人士需要高效能專業繪圖硬體來與自己的產品概念更好的互動,並在設計流程中更快做出明智的決策。我們打造出AMD Radeon™ Pro W5700,在頂尖的設計與製造應用中帶來大幅提升的效能。建築師、設計師與工程師得以推動各種要求嚴苛的即時互動以及VR體驗,造就出更好且更快的設計創作流程。 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的重要功能與特色包括: 高效能AMD RDNA架構-結合全新設計的幾何引擎與運算單元,帶來比前一代次世代繪圖核心架構(GCN)提升高達25%的每時脈效能註1和高達41%的平均每瓦效能註2。 優異的功耗效率-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的智慧功耗優化功能,搭配省電的AMD RDNA架構以及7奈米製程技術,讓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提供領先對手產品註3高達18%的系統效率。 加速CPU/GPU多工處理-即使在要求最嚴苛的情境下仍提供優異的多工效能,包括在背景模式執行視覺化渲染時持續建模,在SPECviewperf® 13量測程式註4中以CPU負載執行應用程式流程的效能比對手高出達5.6倍。 專業級軟體-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提供專業級品質、持續提升效能、強大的安全性、以及領先業界的功能,包括AMD遠端工作站註5,讓專業人士能在任何地點工作,享受媲美辦公桌上註6工作站GPU的功能與效能。 創新的VR軟體功能-AMD Radeon™ ReLive for VR讓專業人士透過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執行各種支援VR的應用程式以及特定的獨立VR頭戴式顯示器,如HTC VIVE Focus™ Plus註7,即可無線看到自己作品的虛擬立體影像。 高頻寬PCIe® 4.0-AMD Radeon™ Pro W5700為首款支援PCIe® 4.0的PC工作站繪圖卡,帶來比PCIe® 3.0倍增的頻寬,為GPU密集運算應用提供流暢的效能。 專業應用程式認證-針對各大設計、製造、建築、工程與營造軟體優化並通過認證,帶給工作站專業人士所要求的穩定度與可靠度。Radeon™ Pro Software的認證ISV應用程式列表請參閱此連結。 高速USB-C®-AMD Radeon™ Pro W5700為首款配備USB-C®連接器的PC工作站繪圖卡,以支援越來越多配備USB-C®介面的螢幕以及頭戴式顯示器(HMD)。 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預計即日起透過以下零售商販售,建議售價為799美元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